小学数学教案

时间:2024-02-20 00:51:09
【推荐】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9篇

【推荐】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9篇

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,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,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。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小学数学教案 篇1

复习目的:

1.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、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、技巧,提高计算能力。

2.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。

复习过程:

一、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。

1.口算。

(1)让学生口算出结果。

(2)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。

2.课本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。

先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`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相同?再计算下面各题。

(1)指名说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。

(2)让学生独立计算。

(3)教师巡视、辅导

二、复习分数、小数四则混合运算

1.课本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。

说一说下面哪道题用分数计算比较简便,哪道题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,再计算:

(1)学生独立思考。指名说说哪道题怎么计算简便。

(2)学生自己计算。

(3)小结:当分数和小数混合乘除时,一般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比较简便。

2.课本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3题。

计算下面各题,怎样简便就怎样算。

(1)让学生自己完成。

(2)指名说说是怎样进行简便运算的。

(3)小结:应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考虑怎样计算才简便。

三、课堂练习。

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3题。

(1)揭示学生应注意检验答案是不是方程的解。

(2)axbx=c的方程,可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axbx。

(3)让学生独立完成。教师巡视、辅导。

四、作业。

小学数学教案 篇2

一.教学内容:p2---4及相应的练习。

二.教学目标:

1.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,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“万”、“十万”、“百万”、“千万”和“亿”。使学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。

2.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数的概念,掌握-系列的计数知识,从而培养

3.突出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,鼓励学生在科学领域中研究与创新。

三.重点难点

1.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。

2.数级,数位,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“位值”的理解。

四.教具准备

挂图,投影仪。

创新点:注重以旧知带新知,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。

五、教学过程

(一)学前准备

1.口答

(1)一千里面有()个百,一万里面有()个千。

(2)()个一百是一千,()个一千是一万。

2.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

5.自由读一读下面的话。

P2(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。)

6.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,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,还经常用到比

万大的数,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。并进行板书

(二)讲授新课

1.教学计数单位:十万、百万、千万、亿。

(1)观察板书:个、十、百、千、万,想一想: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?

四人小组计论,再汇报。

你能按这样的规律继续往下读呢?

(2)教师拨算珠,让学生观察,思考能得出的规律是什么。

根据十个十是一百,十个一百是一千......的规律自己数出:10个

一万是十万,10个十万是一百万,lO个一百万是一千万,lO个-千万是一亿。

(3)结合板书指出:个、十、百、千......等都是计数单位。

(4)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呢?

(5)从刚才数数的过程中,你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?

(6)引导学生明确: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足10,即:十进关系。

2.教学数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:

(1)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单位之间是怎样排列的?

(2)师生共同完成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。重点提示亿位前面要加“...

(3)分清数位与计数单位的联系和区别。

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,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,......

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;几个一写在个位上,几个十写在十位上......

几个千万写在千万位上。同一个数字,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,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。

(4)认识数位分级。

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`数,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,即:从右

起每四位为一级。个、十、百、干是个级,表示多少”个“;万、十万、百万、千万是万级,表示多少个”万“。

看书质疑。

问: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?

(三)利用新知,解决问题。

1.回答下面的问题。

(1)万级的数位有哪些?

(2)每相邻的两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?

(3)说说万级中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。

(4)有34560783中,各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?

2.课本p4页的做一做。

3.判断题:

(1)十个一千是一万。()

(2)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。()

(3)5050中这两个5表示的数值是一样的。()

(四)课后延伸

看书:p2---4

小学数学教案 篇3

如果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,100倍。100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呢?出示(1.50.362.3752)

  (3)完成表格:

┌────┬──┬──┬──┤

│被除数│15│150││

├────┼──┼──┼──┤

│除数│5│50│500│

├────┼──┼──┼──┤

│商│││3│

└────┴──┴──┴──┘

根据表格,观察被除数、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?

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运用这个规律来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。

想一想,除数是小数,能不能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?

二、新授:

1、出示例4、读题、审题、列式

56.28÷0.67

……此处隐藏3514个字……纳、总结找公因数的方法。这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。

教学学法:

学法上,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、交流探索。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,主要是引导、组织学生归纳找公因数的方法,让学生在经历体验、探索中去归纳、总结找公因数的方法。这也较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复习导入,学习新知

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找出一个数的因数,因此先让学生找出4和6的因数,询问学生是怎样找的?并复习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。由此,进入新课。

1、师:同学们,12和18,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数吗?根据学生的回答,呈现在集合圈内。

2、师:仔细观察它们的因数,你有什么发现?学生会说,发现有相同的因数:1、2、3、6

师:那么准,那你们看看它们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?请大家找一找,在12和18的因数中有没有相同的因数?相同的因数有几个?

生同位交流,共同找出:1、2、3、6。

师:像这样即是12的因数,又是18的因数,我们就说这些数是12和18的公因数。此时师出示集合图形。

3、师:中间这一区域有什么特征?填的什么数?

生汇报:中间所填的数应该即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。

师:在这些公因数里面,哪个数?生:6。

师:对,6在这两个数的公因数里面是的,那么我们就说6是12和18的公因数。

师: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——找公因数。

师板书课题:找公因数

4、师:让学生有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因数,和公因数。在总结的基础上课件出示公因数的概念,并给时间让学生记忆。

5、师:想一想,我们刚才是怎样找到12和18的公因数的?由此总结出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。并板书出来。同时指出在找公因数时要注意什么。

(这一环节的设计,让学生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公因数的方法。并且能很快地找出来。同时这也就较好的达到了教学要求: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公因数。突出了教学重点: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。)

这一层次的设计我准备用时12分钟。

二、尝试练习,合作探究

在做书45页“练一练”中的1、2两题

(1)利用倍数关系找公因数

师: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三45页,独立完成第1小题。

8的因数有:1、2、4、8。

16的因数有:1、2、4、8、16。

8和16的公因数有:1、2、4、8。

8和16的公因数是:8

老师在做这道题目是可以直接写出最后的答案8?老师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呢?师引导学生观察:8和16之间是什么关系?与它们的公因数有什么关系?

生汇报:16是18倍数,所以8和16的公因数是8。之后再及时出一些这方面的题练习,找4和8、9和3,28和7的公因数。从中,你发现了什么?

然后师放手给学生,鼓励学生自己小结;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,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。

(2)利用互质数关系找公因数

师:请大家独立完成第二题。

生汇报5的因数有:1、5。

7的因数有:1、7

5和7的公因数是:1

师同上一样引导学生独立观察5和7之间是什么关系?与他们的`公因数有什么关系?

分小组讨论汇报。

生:5和7是质数,所以5和7的公因数是1。

练习:找2和3,11和19,3和7的公因数。并及时的进行总结:两个质数的公因数是1.

教材的练习到此结束,我又补充了找8和9的公因数?再练习,总结出:相邻的两个自然数(0除外)它们的公因数是1.

由于学生还不知道什么叫做互质关?我在此进行了一个小补充:像这样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。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,那么他们的公因数只有1。这一安排,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(3)、整理找公因数的方法

师: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方法找公因数?

生:列举法,用倍数关系找,用互质数关系找

师:我们在做题时要观察给出的数字的特征,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找出它们的公因数。

(教师在讲解找公因数时,不仅要告诉学生具体的方法,更重要的是将这些单独的内容联系起来,给出学生统一的解题步骤,这样学生才有章可循。)

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也准备用时15分钟。

三、以智力陷阱的形式巩固练习,让学生体验成功。

完成书第46页的3、4、5题。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,师巡视指导。在巡视的过程中对于后进生要特别的指导点拨。

巩固练习准备用时8分钟。

四、全课小结

用2分种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。

五、作业设计

本节课,我设计了基本练习、提高练习和拓展练习,都以课件的形式呈现。较好的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提高。

板书设计:

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,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。

找公因数

分别找因数

公因数

公因数

倍数关系→较小数

互质数、相邻数→1

各位评委老师,我仅从教材、教法、学法、及教学过程、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。这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,但是课堂千变万化的生成效果,最终还要和学生、课堂相结合。

说课的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,我的说课到此结束,谢谢各位评委老师。

小学数学教案 篇9

教学目标:

1.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,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,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。

2.能正确辨认从正面、侧面、上面观察到的.立体图形的形状。

教学重、难点:

能正确辨认从正面、侧面、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。

教学过程:

(一)谈话引入

师:上节课,我们一起学习了搭一搭,同学们不仅能搭出许多种图形,还能用语言进行表述。这节课让我们继续用学具搭搭,好吗?

(二)完成练习三(1题~4题)

先让学生搭出书上的立体图形,分别从正面、上面、侧面进行观察,再填一填,然后组织交流。注意引导观察,第一个图形从上面和正面观察到的形状是相同的。

先想一想,然后独立搭一搭,看一看,连一连,再交流讨论。

通过本题练习,你有什么发现?

可以让学生先想一想,再搭一搭,看一看,填一填。

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、上面、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?在方格纸上画一画。

教师先示范怎样在方格纸上画图?再出示第4题

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,然后让学生独立在方格纸上画一画,全部画完后搭一搭进行验证。

(三)课堂小结

通过今天的学习,你有什么收获?

《【推荐】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9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